累计完成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6.5万台,发布本市提前实施国四非道路机械排放标准通告。
目前,青海省能源资源开发和利用水平较高,新能源开发力度大,清洁能源装机和发电量规模占比较高,形成了清洁高效的能源供给结构。地处三江之源,青海省太阳能和水能资源优势突出。
新华社西宁6月16日电 截至目前,青海省2021年清洁能源发电量323.77亿千瓦时,相当于替代原煤1166万吨,促进减排二氧化碳3400万吨。下一步,我们将积极落实国网公司双碳行动方案,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研究,引领支撑清洁能源发展。记者从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获悉,截至2020年底,青海省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638万千瓦。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82.8%。今年以来,清洁能源发电量323.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
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发展部副主任刘庆彪说,这为青海推动能源低碳安全和高效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青海新能源利用率始终保持在95%左右。刘庆彪介绍,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还将全力拓展电能替代领域,创建全绿电生产、全绿电旅游示范窗口,推进区域能源互联网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在暗访巡访活动中就同样问题责成情况说明超过2次(或被市领导现场批评并要求处置的)的,将安排约谈。
主要针对被国家、自治区、市级专项活动检查或暗访巡访中发现涉及垃圾分类并反馈到市垃圾分类办的问题,被市民投诉、媒体监督曝光或出现网络舆情造成较大负面舆论和影响的问题。如再发现问题没有整改或整治效果未达要求的,将函告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办启动追责问责机制。根据《督导办法》,督导内容主要是围绕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建设,主要从组织动员、宣传教育、设施配置、执法保障、分类作业、片区建设、工作成效等方面进行督导,目的旨在建立常态化执法机制,依法查处垃圾分类违法行为,形成工作合力破解钢铁围城园区围城,3家钢铁企业完成退出,累计完成246个工业园区治理任务。
同时,深入实施工程减排,完成43台燃煤锅炉节能和超低排放改造,41台燃煤锅炉实现改燃或热源替代,严把煤炭准入关、运输关、堆存关、集输港关。重污染天数4天,在2+26城市中排名第一,同比减少8天。
天津港停止国三标准及以下柴油车集输港,铁矿石铁路运输比例达到60%以上。PM2.5浓度及重污染天数两项指标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20202021年秋冬季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为区域空气质量总体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严格中重型柴油货车、非道路移动机械和油品储运及质量管控,推广新能源汽车4.3万辆,移动源颗粒物、氮氧化物的排放较2017年均下降30%以上,柴油货车排放达标率超过95%,排气口冒黑烟现象基本消除。据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负责人王文美介绍,天津市加快实施结构减排,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3750万吨左右,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控制在45%以下,累计完成123万户农村居民清洁取暖改造和商业散煤治理,基本实现散煤清零。
保留的4家钢铁企业完成生产工序超低排放改造,152家工业企业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源头替代或深度治理,640台燃气锅炉完成低氮改造。此外,强化实施管理减排,按月实施各区大气污染防治考核和空气质量综合排名经济奖惩,综合运用全市646个高架视频设备监控、645家在线监测系统和5800余家工况用电监控系统对露天焚烧火点、工业企业排放情况进行实时监管,依托高架视频及热感识别等信息化手段开展散煤动态监控试点,人民群众的蓝天获得感显著增强。重污染天数4天,在2+26城市中重污染天数最少,排名第一,同比减少8天。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天津市PM2.5浓度为55微克/立方米,在2+26城市中排名第五,同比改善11.3%,改善率位居区域前列。
日前,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重点区域20202021年秋冬季环境空气质量有关情况的函》,通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秋冬季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完成情况同时,深入实施工程减排,完成43台燃煤锅炉节能和超低排放改造,41台燃煤锅炉实现改燃或热源替代,严把煤炭准入关、运输关、堆存关、集输港关。
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天津市PM2.5浓度为55微克/立方米,在2+26城市中排名第五,同比改善11.3%,改善率位居区域前列。日前,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重点区域20202021年秋冬季环境空气质量有关情况的函》,通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秋冬季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完成情况。
重污染天数4天,在2+26城市中重污染天数最少,排名第一,同比减少8天。破解钢铁围城园区围城,3家钢铁企业完成退出,累计完成246个工业园区治理任务。天津港停止国三标准及以下柴油车集输港,铁矿石铁路运输比例达到60%以上。严格中重型柴油货车、非道路移动机械和油品储运及质量管控,推广新能源汽车4.3万辆,移动源颗粒物、氮氧化物的排放较2017年均下降30%以上,柴油货车排放达标率超过95%,排气口冒黑烟现象基本消除。保留的4家钢铁企业完成生产工序超低排放改造,152家工业企业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源头替代或深度治理,640台燃气锅炉完成低氮改造。PM2.5浓度及重污染天数两项指标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20202021年秋冬季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为区域空气质量总体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强化实施管理减排,按月实施各区大气污染防治考核和空气质量综合排名经济奖惩,综合运用全市646个高架视频设备监控、645家在线监测系统和5800余家工况用电监控系统对露天焚烧火点、工业企业排放情况进行实时监管,依托高架视频及热感识别等信息化手段开展散煤动态监控试点,人民群众的蓝天获得感显著增强。重污染天数4天,在2+26城市中排名第一,同比减少8天。
据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负责人王文美介绍,天津市加快实施结构减排,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3750万吨左右,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控制在45%以下,累计完成123万户农村居民清洁取暖改造和商业散煤治理,基本实现散煤清零如今,村民们白天干完农活,晚上也能和城里人一样跳跳广场舞。
走访中记者获悉,多年来,当地政府部门通过搬迁、关停污染企业、实行水库核心区域封闭管理、物理隔离与人工隔离相结合,实现了大坝区域秩序优良、环境优美、安全和谐。朱鹮繁育站总工程师黄治学告诉记者,目前保护区内鸟类达329种,占据河南省鸟类总数的80%以上。
特别是2020年,水源地取水水质平均为Ⅱ类,水库水质状况正逐年改善。据了解,近年来,罗山县铁铺镇先后在耿楼村投入了1300余万元,新修了道路、改造了坑塘,生活垃圾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等,从源头上实现了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同时在居民集中的杜塝组新建了一座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了污水处理管网接入率100%。黄治学介绍说,通过齐抓共管,从1955年至今,董寨自然保护区经历了最早期的为荒山披绿护绿到如今的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信阳罗山县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白冠长尾雉之乡和东方宝石朱鹮重要的人工繁殖及野外栖息地。
同时保护区分布有高等植物1879种、兽类37种、两栖爬行类53种等,森林生态系统良好,生物多样性丰富。记者在罗山县铁铺镇耿楼村看到,白墙灰瓦、清新别致的民居十分亮眼。
以上信阳环保攻坚取得的成果只是近年来河南发力治污的一个典型缩影。近年来,中部省份河南污染防治攻坚力度持续加码,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自2018年到2020年,该省污染防治三年攻坚战圆满收官,已全面完成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
据河南省生态环境厅消息,十三五以来,河南各项污染物大幅下降,重污染天数下降60%。谈起这几年村里的变化,村民邓秀深有感触,几年来,我们的房前屋后变得干干净净、焕然一新。
据知,从2018年到2020年,河南圆满完成了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目标任务。据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公布的数据,多年来,南湾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均为100%。罗山县常务副县长余国芳告诉记者,近年来,罗山县大力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厕所革命等工作,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纳入到了各级各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的实绩考核,如今已形成了政府统领、属地负责、部门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实现100%。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减排任务。信阳南湾水库是淮河上游一座集供水、防洪、灌溉、发电及水产养殖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库。
新县田铺大湾创客小镇坚持以生态保护为底线,对村庄进行保护性开发,最大程度保留了山水田园风貌,让古村落充满原始韵味。记者在新县走访时也注意到,境内的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多年来积极开展生态旅游,成功走出了一条资源保护、培育、利用相互促进的绿色发展之路。
十三五期间,河南还累计关停了落后煤电机组300多万千瓦,淘汰黄标车125万辆、老旧车36万辆,取缔散乱污企业12万多家,推进清洁取暖电代煤气代煤540万户,特别是2020年列入国家淘汰清单内的落后产能基本淘汰到位。近日,2021年度中原环保世纪行采访团走进信阳,探访当地污染防治攻坚成果。